一一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,韦弗发现过去能够轻松推动的一些事件变得困难,因为有了更多的规章制度。比如出于公平性的考虑,就不能任性地给部分员工发汽车。当员工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,“人治”就变得不现实,必须通过制度让公司有效运作。所以Bethesda需要引入专业化的管理,以及现代化的资本运作。
一一ZeniMax成立的背后,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----来自金融业的职业经理人罗伯特·阿尔特曼。阿尔特曼担任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,而韦弗自己负责技术方面。韦弗所追求的,仍然是在研发层面将技术做到极致。
一一利用阿尔特曼在资本市场上的人脉,ZeniMax成立后相继获得了多个风险投资人的投资,米高梅的Harry Sloan、Trump Management的Robert Trump等多媒体行业大亨成为董事,还有狮门公司的Jon Feitheimer担任顾问。Bethesda的资金问题得到了解决,于是开始招募更多开发人员,同时对公司的项目进行削减。Bethesda决定改变过去多而杂的游戏开发策略,集中资源,开发一个真正的顶尖大作----开发过程几经波折的《上古卷轴III》成为Bethesda的重生之作。
一一此前,《上古卷轴III》的开发进程一度中止的重要原因是XnGine引擎已经老迈,之后几年因为公司项目太多,引擎技术没有及时更新,霍华德发现该引擎已无法实现他对游戏的设想。项目再度启动时,霍华德决定使用第三方的引擎,他的选择是NetImmerse公司的GameBryo,该引擎的特长就是做大面积场景,非常适合“《上古卷轴》系列”。霍华德带领技术团队对该引擎进行了改造,美工只需要搭建场景框架,诸如草丛、树木等细节都会自动填充,这在当时并不多见。同时,寄望借助本作翻盘的Bethesda,大幅增加了开发预算,开发团队人数从6人增加到上百人。
一一如果说《上古卷轴》初代只是提出了一个开放奇幻世界的概念,二代用3D画面进行了一次实验,那么三代则是首次以成熟之姿让玩家看到了《上古卷轴》世界的真正魅力。游戏的地图面积为10平方英里,虽然比之前随机生成的场景面积小得多,但这是真正由美工一点点搭建起来的,场景的多样化程度与丰富细节都是程序生成技术无法企及的。
一一《上古卷轴III》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微软的支持。在游戏开发后期,Bethesda得知微软正求贤若渴地寻找优质RPG,这被微软认为是挑战索尼的重要游戏类型。Bethesda表示愿意由Xbox独占《上古卷轴III》的主机版,但微软要提供一些资金援助。这笔互惠互利的交易很快就敲定了----《上古卷轴III:晨风》原定为Xbox首发游戏,虽然后来推迟了半年发售,但仍是Xbox初期公认的最强RPG。微软不惜血本为本作提供了全面的广告支持,使得“上古卷轴”从一个只有重度RPG玩家才知道的名字,变成大部分玩家耳熟能详的大作,这也反过来促进了PC版的销量增长。本作PC与Xbox版最终总计销量超过400万套,远远高于Bethesda历史上的任何一款游戏。
一一《上古卷轴III》的出现,对于整个家用机市场也有着重大意义。在此之前,家用机RPG完全是日本人的天下,西式RPG仅在PC上活跃,大部分是针对鼠标加键盘的操作方式而设计。而《上古卷轴III》Xbox版销量占了四分之三,当时创下了美式RPG在家用机上的销量纪录。Bethesda也是从本作开始决定从PC游戏转向以家用机游戏为重点。微软希望Bethesda加快推出《上古卷轴IV》,但此时Bethesda内部爆发了高层冲突,《上古卷轴IV》的进度也因此受到了影响。
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

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上古卷轴III:晨风(The Elder Scrolls III: Morrowind)
一一一一一一一

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《晨风》是B社的重生之作,开创了美式RPG在家用机上的历史新篇章